重师青春三下乡 先锋镇内志愿行
时间:2016-07-15 11:04  |   来源:未知   |   作者:172xiaoyuan.com  |   点击:
摘要:
导语:让温情相伴老年夕阳,为留守的儿童洒下甘露。2016年7月9日至15日,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行走的青春志愿队三下乡活动正式开展。本次活动地点为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鼎山街道

导语:“让温情相伴老年夕阳,为留守的儿童洒下甘露。”2016年7月9日至15日,重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“行走的青春”志愿队“三下乡”活动正式开展。本次活动地点为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鼎山街道。在为期近七天的活动中,队伍走访了鼎山街道敬老院和先锋镇的留守儿童,感受到先锋镇的乡镇生活特色,并且和鼎山街道敬老院制定了长期的对口帮扶计划。

        两层的重庆老民居楼,暗青色的墙壁、黑灰色的地砖。这是7月9日“行走的青春”小队到达的第一个目的地——江津区鼎山街道敬老院后映入眼帘的场景。鼎山街道敬老院已经开办了十多年,如今有40位老人长年生活在这里。负责人王院长非常积极的欢迎“三下乡”小队的探访。面对王院长殷切的期望,队伍稍作休整,就开始商讨议程安排,结合策划书安排好接下来的流程。

       (一)敬老院种太阳

       老人们正在厅内闲坐。厅内有六扇较大的玻璃窗,很亮堂。由于天气炎热,空气似乎因被蒸发能在空中凝出水来。还好在厅后面一台空调正在工作,头顶的吊扇也“呼哧”地发出响声。队员们刚进门便听到了一阵掌声。“爷爷您好!”、“对不起,今天打扰到您了!”……队员们赶忙向老人们表示谢意。这时,大家都注意到了坐在前排角落的一个安静的小男孩,他是镇上的一名留守儿童。小队和孩子的外婆钱开英已经事先联系好,请他们到敬老院一起观看小队的接洽会和节目。

       简单的交谈后,在接洽会上,小队成员马婷婷又详细地向老人介绍了此次“三下乡”实践活动的意义及目的。为了让老人们了解熟悉队伍,她还播放了学校和学院的官方宣传片,将重师学子的精气神展现、传递给了老人们。

       钱婆婆也向队员咨询了学校的发展情况。队员马婷婷和金依双耐心解答完后,又蹲在小孩子面前问道:“雨豪,以后长大了,要不要来姐姐这个学校呢?”男孩较腼腆,只是转过身、轻轻地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接洽会结束后,队员们和负责人定好第二天活动时间,离开了敬老院前往住处。

       第二天,队员们对镇子没有了首日的陌生,大家都计划这一天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做些实事。

       院大厅里,简短的问候过后,队员们开始着手布置节目现场。在悬挂队旗时,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见到志愿队的队旗没办法挂在墙上,主动搬了一架梯子、爬上去将队旗钉在了墙上;敬老院负责人王院长为了帮助队员们达到最好的放映效果,还特地从别处借来了投影仪。随后,队员把事先买好的水果、牛奶、面包、糖果等慰问品送给老人。有的几人一桌的老人拿到食物后,还先把它转递给坐在座位里面的同伴。对啊,布衣是黯淡无光,但年逾古稀的他们互扶互助,却是一个闪光点。

       就在这时,文艺表演正式开始了。《映山红》大合唱、现代诗歌朗诵《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》、独唱《假如幸福的话你就拍拍手》等文艺表演节目依次登“台”。气氛热烈了起来,老人们也看的津津有味,不时地为队员们鼓掌。

       日过正午。午饭后,志愿队一起为敬老院打扫室内卫生。屋内废弃的大纸箱、水泥地面的食物碎屑……都被清扫干净,墙角旮旯处也没有放过。坐在干净的房间内,志愿队和老人们一起聊天。在队员的真挚的关心问候中,老人们讲起自己的家庭、自己过去的生活。他们有人以玩笑语气、有人被勾起了思绪而面带愁容。一位着红色背心、黑色短裤的老人告诉一个队员,“这个养老院在1991年开办,我在这待了6年,现在都65岁了。我是‘三无人员’,没办法了才会一直住在这里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孤寡老人的处境令人心痛,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却只能先尽到些绵薄之力。从敬老院出来回住处时,队员们都不免感慨老人的生活单调。最常做的事是“看电视、打麻将”的他们已经习惯了简单安静的生活,少与外界的人和事物打交道。在面对我们这群陌生孩子的面孔时,有些老人的反应也略微木讷。

       (二)留守儿童需要爱

       “三下乡”第三天上午九点,团队出发去探望昨日来到敬老院的留守儿童王雨豪。队员们带上为他准备好的牛奶、书本和文具,拎着沉甸甸的设备,几经辗转到达孩子家中。看到我们,小孩子似乎还有些拘谨,一直往外婆的后面躲。

       中午稍作休息,外婆和队员们熟络了很多,大家围在一起聊天。雨豪只有5岁,穿着白色短袖,面色黝黑,一双乌黑的眼睛直盯着人看,神情却很紧张,只是不停地摆弄自己的伞,看起来手足无措。

       钱婆婆告诉我们,雨豪的父母并没有办理结婚证。后来父亲为了回云南为父母养老,在孩子两岁时离家,再未出现,也从来没有承担过抚养责任。母亲又外出后,孩子就由外公外婆监护。妈妈每个月会给孩子500元的生活费,但这些对孩子的成长记教育来说只是杯水车薪。“孩子身体不好,今年患了两次手足口病。小病能医好,但第二次的手足口病比较严重,我和老伴也没有固定收入,看病太艰难,我实在心疼我家孩子命苦啊!”讲到这里,婆婆几度哽咽。同学们围在她身边安慰她,她还是没忍住强忍的泪水,红了眼眶。

       其实,婆婆最担心的并不是自己要劳心劳力地养这个孩子,而是担忧孩子的健康问题和成长发展。孩童并没有错,但是却被长辈所连累,连一个正常的家庭都不能拥有。

       我们把目光重新放在孩子身上,他正在为摄影的队员撑伞遮阳。看到这一幕,大家心里更是惆怅。孩子是世间的天使,有着灵动纯善的灵魂,却也不得不承受生活的辛苦。真的希望社会不再有留守儿童,希望他们都能得到社会的善意、政府的保障和扶助。

       (三)丰富老人晚年生活

       活动的最后一天上午,在敬老院队伍为老人做了最后的宣讲活动,即“习近平总书记‘两学一做’系列讲话精神”,并与老人们一一话别。队员在宣讲习近平总书记“两学一做”系列讲话精神过程中设计了与老人们互动的环节。宣讲人向老人们问到:“您们当中有没有老党员的?”现场静默许久后,负责人王院长回答说有一个,不过党员身份也早已失效。老人们的精神文化活动很匮乏。

       如何使敬老院的老人们的生活丰富起来?作为学生,我们可以做的便是常常去探望老人,为他们讲些新鲜事;当地政府可以多安排一些老人们感兴趣的文艺节目。最重要的是,希望老人的子女们能够把老人常常接回家,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。这样才能真真实实地让老人们安享晚年,而不是一群老人的独角戏。

       在我国,“三无人员”是指无生活来源、无劳动能力、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公民。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,城镇化也并不能保障几乎所有的老人的晚年生活。而在乡镇,老年人缺乏劳动能力、精神生活孤单,生活困苦。

       重庆市在2010年为未成年人立法,保护其健康成长,其中包括重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。重庆是农村劳务输出的重点地区,而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、居住分散、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,缺乏亲情关怀和学习辅导以及约束管教和安全保护,在生活、学习、心理和人身安全方面均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2016年的“三下乡”志愿服务已经结束,但是“行走的青春”小队和鼎山街道建立起了长期的帮扶合作。志愿队的“三下乡”活动、“文艺下乡”活动对点亮孤寡老人老年灰色生活大有裨益。志愿服务队将会在日后延续今年的做法、精神,为留守儿童补充亲情饥渴,让留守童年不再荒芜。(通讯员:刘佳慧、金依双、马婷婷、周亚萱)

重师青春三下乡 先锋镇内志愿行

顶一下
(7)
87.5%
踩一下
(1)
12.5%
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

Powered by 大学生活动门户 © 2004-2018 172xiaoyuan Inc. 皖ICP备08105151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