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:乡村振兴
时间:2025-08-26 13:48 作者:shenzhen 点击:次
20XX 年暑期,XX 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组织 10 名学生开展 “三下乡” 社会实践活动,赴 XX 省 XX 市 XX 村围绕农业新质生产力展开调研,通过实地走访、农户访谈、问卷调研等方式,梳理当地农业新质生产力应用案例,形成推广建议报告,为乡村农业转型提供参考,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,彰显大学生服务基层的社会价值。
当前,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,多次强调要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,破解乡村农业生产效率低、技术落地难等问题,同时农业相关专业学习需结合基层实践,团队成员也对乡村农业发展充满兴趣,基于此选择该主题;本次实践旨在调研 XX 村农业新质生产力应用现状,总结创新应用案例,找出推广中的难点,为当地及类似乡村提出可行的推广路径建议。
实践时间为 20XX 年 7 月 10 日 - 7 月 25 日,地点为 XX 省 XX 市 XX 村,该村共有农户 320 户,人口约 1100 人,以粮食种植和果蔬培育为主,近年来尝试引入农业新技术,但整体应用程度不高,农户对新质生产力认知存在差异。
实践前期,团队进行明确分工,分为调研组、访谈组、资料整理组,各组分别查阅农业新质生产力相关政策文件与学术资料,设计包含 20 个问题的农户调研问卷和针对村干部、农技人员的访谈提纲,提前与 XX 村村委会取得联系,确定实践时间与调研流程。中期实施阶段,团队向村民发放问卷 120 份,回收有效问卷 112 份,访谈村干部 3 人、种植大户 8 人、基层农技人员 2 人,实地观察村内智能灌溉设施、无人机植保作业等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,还组织 2 场农业技术科普座谈会,期间遇到部分老年农户对问卷内容理解困难的问题,团队成员通过方言解释、举例说明等方式解决,也有农户对新技术持怀疑态度,通过分享周边村庄成功案例打消其顾虑。后期,团队汇总问卷数据与访谈记录,运用数据分析软件梳理关键信息,结合调研情况撰写实践报告,多次召开小组会议讨论修改,确保报告内容真实、建议可行。
实践成果方面,形成《XX 村农业新质生产力应用现状与推广建议报告》,梳理出智能灌溉、无人机植保、农产品电商直播 3 类典型应用案例,提出的 “建立村级农技服务站”“开展新技术试点示范” 等 5 条建议被村委会采纳,举办的科普座谈会覆盖村民 150 余人次,提升了部分农户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认知。个人收获上,深化了对农业经济、农村发展等专业知识的理解,锻炼了沟通协调、数据处理能力,通过与村民近距离接触,增强了社会责任感,也发现课本理论与乡村实际存在差距,如部分先进技术因农户经济条件、操作能力等因素难以推广,让我重新认识到乡村发展问题的复杂性。
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,前期对 XX 村农户年龄结构、文化水平了解不足,问卷部分问题表述过于专业,导致部分农户填写困难;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存在沟通不及时的情况,影响部分工作效率;少数农户因忙于农活,对调研配合度较低。针对这些问题,未来开展类似实践需提前深入了解实践地情况,优化问卷设计,确保内容通俗易懂;加强团队协作培训,建立每日工作沟通机制;选择农户空闲时段开展调研,通过赠送小礼品等方式提高其配合度。
基于实践发现的问题,建议当地政府加大对乡村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资金支持,为农户购买新技术设备提供补贴;搭建高校、企业与乡村的合作平台,引入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长期指导;村委会可优先选择有意愿、有能力的种植大户进行新技术试点,以点带面带动全村推广。展望未来,希望更多大学生团队参与到乡村农业调研中,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在乡村的推广贡献智慧,推动更多乡村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(责任编辑:shenzhen) |